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网上党课 >

“一带一路”迈向美好明天 中国创举普惠世界

发布时间:2017-05-24 19:33    浏览次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很多人形象地比喻说,‘一带一路’就像一对腾飞的翅膀。让我们以雁栖湖为新的起点,张开双翼,一起飞向辽阔的蓝天,飞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远方!”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致开幕辞时这样说,他的比喻生动地表达了世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期许和希冀。

  5月14日至15日,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带一路”倡议这个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重要公共产品,必将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

  创新方案改善全球治理

  “‘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5月14日,习近平在论坛开幕式上这样指出。

  当下,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固,贸易投资不强劲,增长动力也不稳固。各国之间、各次区域之间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亟待升级。面对挑战,我们需要集众智、汇众力,共同搭建合作新平台,开辟增长新动力,探索发展新路径。

  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倡议,植根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开放包容、互利共赢是其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其强大生命力所在,有助于冲散经济低迷的阴霾,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更多正能量。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在“重振全球化,造福所有人”的重要挑战面前,我们需要新方案、需要领导力,而“一带一路”倡议根植于全球的发展意愿,将惠及整个世界。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寻求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创新全球治理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同于对抗、零和那种陈旧思维,‘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合作共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与霸权主义主导下的所谓“合作”有着本质区别:前者具有公正性,而后者具有不公正性;前者具有平等性,而后者具有歧视性;前者具有包容性,而后者具有排他性;前者具有持续性、长久性,而后者是暂时的、不可持续的。

  “一带一路”倡议创新国际合作模式,主张开放、多元,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动力。

  在高峰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指出:“我们推进‘一带一路’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

  因此,“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是所有国家平等相待、共同参与,追求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主张聚同存异、多元自主。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涂永前看来,“一带一路”开创了地区间的新型合作,有助于实现全球化再平衡。他对本报分析认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在一个很多人谈论‘筑墙’的时代,以沟通‘搭桥’非常重要。”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伊万·斯卡尔法洛托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将促进全球贸易,同时加强不同文化、理念间的交流。

  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挑战频发之际,“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创新的理念和设计,为世界发展和全球治理增添了正能量,为沿线国家人民带来了实在的获得感。

  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创新引擎助力“一带一路”

  习近平在论坛上指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一带一路”要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搞好“一带一路”建设要向创新要动力。

  “一带一路”建设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习近平明确提出,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国产航母下水、光量子计算机问世、C919成功首飞……近年来,中国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的创新成就举世瞩目,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国际科技合作和科技外交的支撑。中国已经与15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00多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加入了200多个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组织。

  “早在600多年前,郑和率领的船队就到达肯尼亚东部沿海城市马林迪。”肯尼亚总统乌胡鲁·肯雅塔说,时至今日,中肯两国人民的交流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肯尼亚人到孔子学院学习汉语,中国帮助肯尼亚培养了大量铁路人才,这些学生学成后,将承担起肯尼亚铁路建设和发展的重任。

  “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多重挑战,加快转型、推动绿色发展的呼声不断增强,中国会同一些沿线国家积极探索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今年5月,环保部发布了《“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将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并扩大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倡议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建设政府、企业、智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建设要求创新投资融资模式。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是“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创新的重要代表。

  “通过设立亚投行,动员更多资金支持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将为亚洲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也有利于形成周边国家与中国经济的良性互动。”王义桅表示,“与此同时,亚投行还服务于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推动世界实现均衡发展。”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表示,中国将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还将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及其他多边开发机构合作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同有关各方共同制定“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

  一系列创新举措,契合了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的发展目标,生动地把中国梦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紧密相连,不仅有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和区域经济合作,也有助于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创新成果引领美好未来

  “我们正走在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上。我相信,只要我们相向而行,心连心,不后退,不停步,我们终能迎来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那一天。我相信,我们的事业会像古丝绸之路一样流传久远、泽被后代。”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这样指出。

  “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历史,但面向未来。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曾见证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推进了人类文明互学互鉴,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今,秉承丝路精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的中国声音,正在世界范围赢得回响。

  智利总统巴切莱特表示,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恰逢其时,论坛的广泛参与性充分表明这一倡议是最受欢迎的全球发展倡议之一。

  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说,世界需要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一带一路”倡议是建设和平与繁荣世界的典范,它代表着未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本次高峰论坛成果丰硕,其本身即为一个连接历史与未来的节点。

  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一带一路”的合作方向。“一带一路”建设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让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成为共同努力的目标,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各国领导人普遍对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作出积极回应,充分体现出广泛的国际共识。

  规划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路线图。高峰论坛期间,中国同与会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了全面的政策对接,签署了几十份合作文件,确立了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领域和路径。“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正在转化为清晰可见的路线图。

  确定了一批“一带一路”将实施的重点项目。通过高峰论坛这个平台,各国之间形成了一份沉甸甸的成果清单,共5大类、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其中,包括了一长串的合作项目清单。

  “沉甸甸的成果清单,表明‘一带一路’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宽广,程度越来越深入。”涂永前认为,这些合作清单当中的创新之处亮点多多,比如在高峰论坛上,中国表示愿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倡议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行动计划,实施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4项行动。

  《华尔街日报》援引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学者的观点称,眼下全球舞台上有抱负的国际化构想不多,而此次高峰论坛的核心主角——“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其中之一。

  作为前景最广阔的国际合作平台、潜力最大的国际公共产品之一,“一带一路”这一创举,展示着中国的智慧与担当,也为世界发展注入了信心和活力。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