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网上党课 >

新华社评论员:激扬青春力量 培育法治人才

发布时间:2017-05-04 18:17    浏览次数:

来源:新华社 

暮春时节,中国政法大学校园内满目青葱、一派生机。“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问候,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青年工作者、法治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总书记站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为培养法治人才明确路径,为青年成长指明方向,激荡起奋发向上的青春力量,为推动法治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难以实现。建设法治中国,希望系于青年。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才能培育出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这是事关法治建设的长远大计。

  培育法治人才,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引领。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高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摆在重要位置。高校充分利用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加强研究,对复杂现实进行深入分析、作出科学总结,提炼规律性认识,就能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撑,厚植法治人才培育的土壤。

  培育法治人才,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体系为支撑。“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我国的国家治理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有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在法学学科体系建设上要有底气、有自信,既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突出特色,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又对世界上的优秀法治文明成果有选择地吸收借鉴和转化。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只有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才能促进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做到知行合一。

  培育法治人才,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本、以德法兼修为要。“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是中国几千年来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法学专业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励学生。各级领导干部则应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让法治信仰深入人心。

  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当代青年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勇于担当重任、开拓实践,做法治建设的生力军,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功立业,就必将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在砥砺奋进中放飞青春梦想。

Baidu
sogou